第六十章 木神时代(11)_快穿之回收站
笔书小说网 > 快穿之回收站 > 第六十章 木神时代(11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十章 木神时代(11)

  第六十章木神时代(11)

  这人一嚷嚷不要紧,引来了好些个好奇村民们的围观。

  “你是江一?怎么跟从前那会儿不一样了?”

  “江二,你背上背的是什么?”

  “江二,你穿的衣裳可真好看……”

  那挤不到二人跟前的,就在外围嘀嘀咕咕窃窃私语。

  “怪不得江二要跑出村子找江一,果然在外面过得不差。”

  “哪里是不差哟!看看小脸都胖了,个头也长高了,这才几个月啊?”

  “是啊,看他们穿的衣裳,又好看又平整,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,定然很暖和!”

  “这次是来村子住下了吧?”

  石阳也正打量着这对兄妹。

  在这个时代,算是开始步入老年了……毕竟人均寿命也就四十多岁。

  还有两兄妹脚上的鞋子。

  他们的上身,都穿着兽皮衣……处理得极好,半点毛茬子都没有,甚至还在阳光下泛起了淡淡的光晕。

  “要你瞎操什么心,这归村长管,再说离过冬还有一个多月呢,也够再去打猎采集的!”

  看年纪,石阳有四十多岁奔五十的样子。

  “可是他们只带了这么点东西,这够过冬吗?”

  这位石林村的村长,身高足有一米八,国字脸上的眉眼都很平常,但目光极亮,一看就是个精明的。

  石林村的猎手,到了冬天天气冷的时候,也会穿上皮制的靴子,还会在靴子里塞上些柔软的枯草保暖,这也在雪地里行走,就不会冻坏了脚趾头。

  更不用说,能活得这么滋润,看上去一点罪都没受过了。

  江一已经跟他差不多高了!

  而兄妹俩的穿着,更是惹眼。

  下头则穿着窄裤子……绝不是丛林里的藤条抽丝能做得成的,石林村人也做裤子,却只能做得肥大异常,不然根本就不方便干活和打猎。

  短短三个月,居然真的长高了一大截!

  虽然听村民们说起过这对兄妹的现状,什么长高了,吃胖了,打扮得很是精神之类,但都不及亲眼见到这两人来得震憾。

  村长石阳大步走来,围着二人看热闹的村民都自动让出一条道来。

  江易跟这位石林村的村长目光就对上了。

  但江易听江二说起来,石林村村长实际是三十四岁。

  要知道,能独自在丛林里生活,对于普通村民,那是个既要运气又得有能耐的事儿。

  当时江一和江二兄妹俩来到石林村,他也是见过的。

  这鞋子,像是兽皮制的靴子,底子很厚,包裹得很结实,看上去又灵巧舒服。

  “很快就要入冬了,肯定还是村子里过冬安稳的!”

  只是那些靴子往往粗笨不堪,穿上以后行走极不方便,因此不到最冷时,村民们还是习惯穿草鞋。

  除了兄妹俩在衣着上就远超过石林村民以外,这两个人,都是眉眼乌黑,面色红润,身板挺直强壮,满头乌发都是长度则刚刚及肩,整整齐齐地在脑后用绳子扎成了一束。

  跟旁边发型各种乱七八糟的村民们比起来,就像是四爪鬼鸟群里站了两只鸾凤。

  石阳冲着二人点点头,笑道,“早就听石柱石坎他们说起过你们,欢迎来我们石林村。”

  江一江二也赶紧弯腰行礼,“见过村长,多谢村长收留。”

  江二虽然是这么说,可行完礼以后,那小身板挺得越发的直了。

  上回也是见的这个村长,村长只是站在门外看了一眼,就说不留男人,只留女人,就把他们给打发了。

  这次他们兄妹俩不但能住进石林村,村长还来村口迎接哩!

  石阳把二人带到了议事厅。

  村里的大巫和几位族老也闻讯而来。

  各人一番客气见礼。

  石器时代的人不像是后世,有许多的闲工夫开会清谈,村长给二人引进了村里的大巫和族老,大致说了下村中的三大姓,给他们交待村里的几条规矩,也就算是二人正式落户村里了。

  石林村的规矩倒也简单。

  凡是十六岁以上成年的,无论男女,每年都最少要向村中交纳二十斤(村里自己的简易称)食物。

  这些食物就由村长分配,用于村子里的节庆和突发的灾病应急。

  至于村子里的公共事业,比如说村子里的围墙和道路维修啦,开办节日庆典啦,遇到外敌入侵共同抵抗啦,也是每个十六岁以上的成年人都要参与的。

  至于说各家的村民们怎样生活,或是加入采集队,或是加入捕猎队,或者在村子里开办小作坊制作各种工具来换取食物,也都是各家的自由。

  目前村子里共有八个捕猎队,一队大概二三十号人,大部分都是男人。

  采集队则有二十多个,一队是十几号人,大部分都是女人。

  村子里已经有了四个小作坊,制衣作坊,武器作坊,巫医药坊,制陶作坊。

  江家兄妹俩加入了石林村,不管是加入采集队,还是捕猎队,或者有自己的手艺,想要开个作坊都可以。

  但是有一条,就是不能跟已经有的作坊相争,不能跟它们做同样的物品。

  兄妹俩刚来,可以暂时先落脚在之前江二住的小茅屋里。

  小茅屋的旁边正好是一片空地,算是划给了他们俩,如果他们有实力的话,可以出食物请村民们帮忙修新屋子。

  如今一个新的茅草屋,几个壮汉不到一天就能修好,倒也不是什么大事。

  “石柱和石坎他们定然很乐意出把力的……”

  石阳将二人送到院门口,看到听了消息跑来的少年石坎,不由得笑了。

  “石坎,你带江一江二他们过去吧。”

  “那个小屋前些天下雨,房顶塌了一半,就是石坎和石柱他们修好的。”

  石阳瞥了眼江二脖子上挂的五彩石项链,嘴角就扬了起来,“石坎,他们兄妹刚来村子,你多照应着些!”

  石坎摸摸后脑勺,脸微红地憨憨一笑,“村长伯伯放心吧。”

  辞了村长,兄妹两个跟着少年石坎,横穿了村子,一直走到了最西头。

  好些个村里的小童,也好奇地跟在他们身后,如同鸟雀一般叽叽喳喳,打闹嬉笑,害得石坎要时不时地挥手驱赶,“去去去!不要来捣乱!”

  江易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一把自制的肉干,分给小童们。

  这些小家伙倒是都不认生,笑嘻嘻地接了就往嘴里塞。

  “呀!好吃!”

  “有甜味!”

  “不是,是有盐味!”

  “甜盐味!”

  在大晋王朝的时候,江易那是再大方不过了。

  什么奶糖,什么曲奇饼干,什么棒棒糖,那是动不动就往外送。

  大晋的大朋友小朋友们都爱死这些美味的小零食了。

  然而现在,因为有重量的限制,江易就只能送出去他自制的烤肉干了。

  好在调料丰富,就算是烤肉干,味道也很不错。

  “石坎,村子里的盐是从哪里弄来的呢?”

  其实江易之前就有些好奇盐的来源了。

  红江村的盐,就是在附近的一处岩盐井里挖出来的。

  不过那盐井里的盐,混的杂质和泥土极多,红江村民们只是简单地过滤下就拿来用,那个味道就又涩又苦,只能在烹调的时候少少放一点,算是满足了生存所需。

  “我们村子里的盐,都是每年春花节过后,村里派出商队,到华城去换回来的,村民们再拿着东西去村长那儿换。”

  江易精神一振。

  “华城?华城是什么地方?”

  “听叔伯们说,华城是天底下最繁华的地方,足足有我们石林村的十几倍大!所以叫城,不叫村。”

  石林村有近千人口,如果那个地方有十几倍大的话,就是超万的人口。

  那还的确能称得上城。

  “华城离村子远吗?要走几天?”

  石坎挠了挠下巴,“很远,听叔伯们说,要是路好走,都没有下雨刮风,也没遇上兽群的话,要走十天。要是遇上什么意外,没准要花半个多月哩!”

  江易在心里默默算了下。

  以目前这种完全没有路的交通,一小时能走三公里就是上限了。

  如果一天走五个小时的话,那就是十五公里。

  也就是说,华城离石林村大约有一百公里到二百公里之间。

  有机会,还是要到这个华城去瞧瞧。

  “江大哥也想去华城吗?村里都是挑最强壮,最能打,最精明的人去的。”

  “我大哥就很能打,也精明……”

  江二听到这儿就忍不住地插话。

  石坎嘿嘿傻笑两声,也不反驳。

  说着话,就到了之前江二住过两天的茅草屋。

  这个茅草屋,只有不到十平米,高度也刚到两米。

  茅草屋的四面墙,都是树枝泥土混合而成,屋顶则铺着厚厚的茅草尖顶。

  看上去,确实就是纪录片里见过的那种原始部落小房子了。

  这厚厚的茅草尖顶,也确实能看得出来,是新铺上去的。

  江易向少年道了谢,又请他帮忙找人,“明天我想在这个小屋边上再修一座房子,要请人来帮忙干活,每天的工钱是五斤肉……”

  石坎两眼一亮,“五斤肉?”

  要知道捕猎队出去一次,就算一切顺利,运气不坏,能捕回来两只大猎物,宰杀以后也就剩下两百来斤的肉,三十多个人分,一人就分个六七斤而已。

  如果修房子一天就能挣五斤肉,还没有危险劳累,村子里应该很多人乐意帮忙的。

  作者有话说: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ssf.com。笔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issf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