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3章 江陵公国_崇祯重振大明
笔书小说网 > 崇祯重振大明 > 第353章 江陵公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53章 江陵公国

  紫阁功臣的后裔,在锦衣卫任职的不少。朱由检在召见张居正后人时,同时召见了他们。

  这些人在武英殿外等候,相互看着对方,很快从各人的身份上,猜测出皇帝的用意。

  张允修见到锦衣卫南司房提督戚昌国,知道这位是皇帝面前的红人,笑着向他问道:

  “戚兄,可知陛下召见我们,到底是何用意?”

  戚昌国同样笑着,反问张允修道:

  “陛下这次主要召见的是张家,张兄难道猜不出用意吗?”

  “以张兄的见识,何必故作不知!”

  又指着身边的李顺祖,向张允修身边的张同敞道:

  “这位李顺祖小兄弟,是南司房的协理。”

  “张兄弟和李兄弟都是年轻人,应该亲近亲近。”

  “说不定到了海外,以后会成邻居。”

  张同敞和李顺祖见了礼,好奇道:

  “分封的方案已经定了吗?”

  “陛下这次打算分封几个功臣?”

  戚昌国看着张同敞,又看着曾经在锦衣卫任职、却没有被当今皇帝起复的于日升,说道:

  “于兄和张兄祖上被追赠公爵,是陛下允诺后裔能开辟公国的功臣。”

  “这次北海岛和苦兀岛分封,陛下的意思是从陕西选一位藩王、再选一位公爵,分别占一个岛。”

  “英国公、定国公那几家都有世袭爵位,不用分封也有世代富贵。”

  “这些人多半不愿去海外打拼,所以这一位公爵,只能从紫阁功臣的后裔选。”

  “于兄和张兄谁愿意去海外开国,待会儿在陛下面前主动点!”

  紫阁功臣之中,只有于谦和张居正被追赠公爵。张同敞是张居正的曾孙,于日升是于谦后嗣。

  海外分封的开启,需要两家之中,有一家作为表率。

  于日升早就打听到这件事,看着张同敞道:

  “张家小子,老夫一把年纪,出海可能就没命了。”

  “小兄弟年轻力壮,不如多担待些?”

  “老夫留在京城,一定会支持你!”

  张同敞听闻此言,顿时跃跃欲试。他如今不到三十岁,还有一些雄心。

  而且他清楚地知道,自己没有进士功名,即使被皇帝恩荫起居舍人,未来作为文官也很难升上去,没有成为卿相的机会。

  所以被于日升一鼓动,就有答应的意思,想和对方谈条件。

  张允修见到此景,急忙拉了他一把,笑着向于日升道:

  “于兄说笑了!”

  “您在锦衣卫多年,比我们见过的战事多多了。”

  “开辟藩国的事情,需要您这样有见识的人。”

  “我这侄孙年纪还小,先让他在朝廷当官,历练几年再说!”

  还是和以前的想法一样,不打算出这个头。免得出了差错,张家万劫不复。

  于日升的想法也是如此,都想让对方打头阵。两个老狐狸你一眼我一语,都打算让对方去海外。

  张同敞听得心烦,又有心建功立业,在听到于日升许诺的支持越来越多后,正想劝叔祖答应。忽然有太监传话,招呼他们进去。这让他只能压下想法,随众人走进武英殿。

  武英殿中,朱由检的身前,仍是一幅地图。在他身旁侍立的,有钱嘉徵、张溥等人。

  指着地图上金角卫东边的两个岛屿,朱由检道:

  “海外分封的事情你们应该听说了。”

  “朕这次打算封的,是北海岛和苦兀岛两个岛屿。”

  “根据粗略估算,两个岛的面积都在三十万平方里左右,比方五百里稍大,可以作为公爵封地。”

  “苦兀岛面积稍小一些,而且极为狭长,再加上它位置偏北、气候更冷一些,环境不如北海岛。”

  “但是它也有优势,那就没有外敌,只要能征服岛上的苦夷,就能顺利开藩。”

  “于卿是肃国公后嗣,张卿是江陵公曾孙。哪位愿意开国,接纳陕西移民?”

  于日升在皇帝面前,当然不敢表现得那么嫌弃。所以他和张同敞一起,装模作样地观看地图。忽然指着岛上面向黑龙江河口一带,说道:

  “臣听说这个地方,曾是奴儿干都司的囊哈尔卫。”

  “岛上不止有苦夷,还有一些女真人。”

  “若要开辟藩国,还要更慎重些!”

  朱由检闻言皱眉,让于日升仔细解说。最终根据记载,确定永乐年间册封的囊哈儿卫确实在苦兀岛上。

  不过他没把这些女真人看在眼里,说道:

  “这些岛上的女真人,和建州女真完全不一样,而且建虏不擅水师,多半没征服他们。”

  “大明和他们之间,还是能够谈的。”

  “如果能招揽过来,可以重新设卫,甚至派到辽东打建虏。”

  “于卿莫非听说有女真人,心中有些怯了?”

  于日升确实有些心怯,不想这么大年纪去和女真人玩命。但是当着皇帝的面他怎么可能承认,赔笑道:

  “老臣怎会怕了?”

  “是担心误了陛下的大事。”

  “臣这些年一直在锦衣卫任职,从未上过战场。”

  “如今年纪老迈,实在怕担心受挫,误了陛下大事!”

  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,请皇帝另则他人。

  朱由检不置可否,又看向了张同敞。

  张同敞不顾张允修之前的劝阻,满怀壮志地道:

  “臣愿为陛下分忧,征服岛上蛮夷!”

  朱由检闻言大喜,当即就向他道:

  “好!”

  “张卿果然是忠臣!”

  “以后苦兀岛就是江陵公封地,张家世袭江陵公,与大明同休共戚。”

  张同敞急忙谢恩,张允修虽然不满侄孙的自作主张,也只能跪了下去。

  朱由检看到张允修的不愿,还有于日升等人有看笑话的意思。他心中冷哼一声,指着黑龙江河口,说道:

  “这是奴儿干城,以前的奴儿干都司所在。”

  “成祖曾派宦官建了一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,称为永宁寺。”

  “以后这里还可以建江陵公的城隍庙,名字改称庙街。”

  “朕会选一位张家族人册封子爵,在庙街周围二百里建立领地。”

  “以后就作为江陵公国的附庸,方便岛上的江陵公国和大陆往来。”

  张同敞听闻此言,心中又惊又喜。就连张允修也有些激动,想着自己这一脉是不是有得到这个领地的机会——

  毕竟在他看来,庙街曾作为奴儿干都司驻地,条件再怎么差也能筑城,远胜海外岛屿。

  张家能有一座城池做世业,可谓是难得的机遇。

  就连刚刚推辞的于日升,在听到皇帝这个条件后,心中也隐隐有些后悔。觉得不应该推辞太快,以至于错失机会——

  在他看来,庙街这座城池的价值,远远胜过岛屿。

  其他人也大多和他想法一样,甚至可以说在大明很多人看来,海洋都代表着危险,大陆则更安稳。大陆上一座城池,胜过无数岛屿。

  庙街这座在永乐年间就打下根基的城池,在价值上远远高于岛屿。

  朱由检正是知道他们的这个想法,所以把庙街和苦兀岛打包,一起册封出去。

  毕竟这个时候,苦兀岛远在海外不说,还是真正的苦寒之地。给一位公爵只册封这个岛屿,绝对会被人认为苛待。甚至让海外分封这件事,失去对功臣的吸引力。

  所以他才会把两地打包,一起册封出去。

  如今一看效果,果然非常明显。刚才还多番推辞的于日升,神色已有些后悔——

  毕竟在大陆上拥有城池的机会,实在太难得了。江陵公国拥有这座奴儿干都司的驻地,几乎称得上世镇东北。

  以庙街的位置,只要黑龙江能通航,也确实能影响东北。

  不过,朱由检的设置,没有这么简单。他之所以让张家选一位族人做子爵,为的是让庙街保持和苦兀岛联系的同时,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。

  江陵公国的主体仍旧是海洋属性,不会在大陆深耕。张家和未来册封在东北的诸侯会显得格格不入,难以形成合力。

  甚至东北诸侯如果想起兵造反,都要先针对庙街,免得江陵公国的舰队沿着黑龙江而上,进入东北腹地。

  可以说,在建虏身上吃过大亏后,朱由检已经在想方设法,防止东北再出现割据势力。

  即使未来要在东北册封诸侯,也要用江陵公国,从海上制衡他们。

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朱由检又下令道:

  “江陵公国可以像藩王一样设三卫,岛上南北各一卫,大陆庙街一卫。”

  “另可设立舰队,受北海舰队指挥,人数不超过一万人。”

  “每年冰封的时候,江陵公国的贵族,允许来京过冬。”

  “京城的江陵公府……”

  说起这个,朱由检询问戚昌国道:

  “魏忠贤给他侄子建的宁国公府,现在整理好没有?”

  戚昌国当即回道:

  “已经整理好了,魏逆还留下几座府邸。”

  朱由检满意点头,说道:

  “宁国公府是公府规格,以后就赐给江陵公,作为过冬之用。”

  “将来有了子嗣,也可来京学习。”

  张同敞和张允修激动谢恩,于日升则是后悔得痛彻心扉。

  一座府邸不算什么,但是在京城拥有一座公爵府,代表着皇帝允许张家在京城建立影响力。

  江陵公张家能作为勋贵一员,打进京城勋贵的圈子。

  可以说以后的张家,除了是封地贵族之外,还可以看做半个京城贵族,享受两方面的便利。

  于日升主动推辞,推掉了这次海外分封的机会,他的身上就只有指挥使世职,挤不进勋贵圈子。即便留在京城,也只能小富小贵。

  可以说,明白皇帝对江陵公到底有多优待的于日升,此时是真的后悔——

  如果早知道这些,他就是拼着老命,也要争夺机会。

  可惜没有如果,朱由检是为了树榜样,才给与张家这么多优待。

  以后分封到海外的贵族想要在京城拥有府邸,不可能这么容易。甚至在有了府邸后,也只能在朝觐时前来。封地贵族在京城常驻的意义,远非那么简单。

  张允修、张同敞两人还不完全明白这一点,但是眼前能看见的好处,就让他们对皇帝极为感激。

  毕竟公爵府的存在,代表着张氏族人能够在京城有个落脚地。即使张同敞这个江陵公不在,张家的人来到京城也能住在公府,享受种种便利。

  所以张允修这时,已经不在心里面埋怨侄孙冒险,反而觉得这个侄孙很果决,让张家得到机会。

  张家从此以后,地位已截然不同。从紫阁功臣后裔,转变为最顶级的公爵家族。

  这是张允修、张同敞两人,来京时怎么都没想到的。如果早知道皇帝对张家这么看重,他们也不会犹犹豫豫,直到这时才来。

  在这个榜样之下,于日升的懊悔先不说,戚昌国、李顺祖等人,心中也极为艳羡。若非两人各有顾虑,恐怕也会向皇帝求封地。

  戚昌国的顾虑是,他是戚继光的第三子。戚继光留下的爵位,应该由他的大哥戚昌祚一脉继承。他身上的指挥使世职,转为世爵只能有子爵爵位。

  李顺祖的顾虑是,他的身体并不好。即使皇帝让太医院的医生为他调理,也没有多大好转——

  准确来说,因为太医院药方的名声,他根本就不敢用太医院的药方,身体自然没有好转。

  现在他要考虑的不是去不去海外开国的问题,而是要有个子嗣,把身上的世职传下去。

  要不然他那个雄心勃勃的弟弟李尊祖,可能会夺去他这一脉的机会。

  胡思乱想着这件事,李顺祖自嘲的笑了笑:

  『我现在连个后人都没有,李家哪有李顺祖一脉?』

  『弟弟在年前就争取到开辟金角卫的机会,以后有可能拿个子爵或男爵爵位,在那里开辟领地。』

  『要不把开辟宁远伯国的机会让给他,先把宁远伯爵位拿回来?』

  江陵公国的设立、尤其是京城的公府,让李顺祖受到很大震动,隐隐意识到一个新的贵族时代即将到来。

  李家如果不想在这个时代掉队,就得尽快开辟封国,拥有一块封地。

  这样李家在京城的府邸就能重新挂上宁远伯牌匾,在这个爵位的庇护下,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ssf.com。笔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issf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