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 耶稣会的决断_崇祯重振大明
笔书小说网 > 崇祯重振大明 > 第375章 耶稣会的决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75章 耶稣会的决断

  香山澳和香江岛自由贸易区设置的事情,最先得到消息的不是商人,而是耶稣会传教士。

  有大学士徐光启等信徒在朝中,耶稣会消息很灵通。在看到皇帝制定的自贸区政策后,他们顿时紧张起来。

  因为他们发现,在皇帝对自贸区的设置中,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——

  他们在香山澳拥有的一切,都不被皇帝承认。

  “西班牙国王曾为香山澳赐名‘中国的上帝圣名之城’,但是中国皇帝不承认,现在要收回去设立自由贸易区,这可如何是好?”

  看着有关自贸区的消息,中国传教团监督龙华民,有些惊慌地道。

  一个多月没动静,他还以为皇帝对传教士的批评只是说说,所以就当做没有发生这件事,打算等风波平息。

  没想到风波还没完全平静,皇帝就以实际措施,把传教士排除在外。香山澳的事情,在他看来是一个警告。

  前面已经说过,西方殖民入侵,通常以传教士为先导。

  香山澳也是如此,教会开展活动,还要在议事会成立前。

  而且香山澳议事会的成立,就是耶稣会主教推动的。自从成立时起,就一直受耶稣会神职人员控制。

  耶稣会对香山澳的文化、教育、生活……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。甚至还设立宗教裁判所,影响行政、司法。

  香山澳的商业贸易活动,也是以服从和资助教会福音传播为导向。耶稣会的资金,大部分来自香山澳。

  可以说,皇帝这突然一击,打在了他们的命门上。

  如果香山澳改组成自贸区,议事会被自贸区议会和三署取代。耶稣会想获得财政支持,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教堂收到的捐献,也因为权力的丧失会受损。

  这种断财源的事情,由不得龙华民不惊慌。

  甚至他还想到了,皇帝对宗教场所、宗教学校的规范,很可能在香山澳实施。耶稣会在这个地方,将会彻底丧失影响力。

  认识到事情严重性的龙华民,很快召集京城的耶稣会传教士,商议这件事情。

  得益于皇帝要举办宗教大会,以及对传教士的批评。前来大明的传教士,很多被召集到京城。

  他们在听到大明皇帝有意在香山澳设立自贸区后,同样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。

  葡萄牙人阳玛诺道:

  “香山澳的商人看似虔诚,向教会的捐献也不少。”

  “但是只要大明皇帝允许他们经商,这些商人就多半不会反抗。”

  “那些有钱财的,甚至会很欣喜地捐纳大明公士,获得担任自贸区议员和官员的资格。”

  “我们不能让香山澳按这个办法改为自贸区!”

  对商人的本性很了解,其他传教士纷纷认为阳玛诺说得对。龙华民道:

  “葡萄牙任命了总督,还兼任王室大法官及官营贸易船队队长。”

  “他现在负责香山澳的防务,有没有可能抵挡大明军队?”

  对这个西西里人的想法,一众传教士都不看好,阳玛诺对葡萄牙国内的状况最了解,说道:

  “香山澳的总督现在只能负责防务,他不可能为此献出生命。”

  “而且现在的葡萄牙国王是西班牙国王兼任,香山澳的事情,并不受到重视,很难得到支持。”

  作为理论上的最高负责人,香山澳总督还兼任王室大法官,拥有行政、司法权力。

 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,实际香山澳的行政被耶稣会控制的议事会掌握。香山澳的司法事务,由宗教裁判所裁决。

  行政和司法权力都没有,就负责香山澳的防务。让香山澳总督为此拼命,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更何况,抵挡大明和抵挡从海上入侵的荷兰人不同,大明想要动香山澳,首先会从陆地下手。

  凭香山澳那些士兵,根本挡不住大明官兵。要不然香山澳的城堡也不会数次被大明官员拆毁,现在还没完全修复。

  可以说,只要大明官方出手,香山澳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。从法理上来说,他们原本就是贿赂大明官员租借的土地,现在大明皇帝允许他们租借、让官员制定更完善的条约,这些人没有任何理由反对。

  甚至,香山澳的商人面对大明皇帝提出的条件,会很欣喜地接受。自由贸易区的设立,有助于他们贸易。

  如果他们不接受,新设立的香江岛自贸区,会把很多人吸引去。

  可以说,大明皇帝用的是阳谋,逼迫香山澳转为自贸区。

  探讨明白这点,耶稣会传教士都很沮丧。而且年轻的神圣罗马帝国传教士汤若望,说出了一件让他们更惊恐的事情:

  “如果大明皇帝通过商人和泰西诸国建立联系,他们有可能购买到各种书籍,不再经过传教士。”

  “我们的传教方式,要做出重大改变!”

  耶稣会在大明的传教事业,是利玛窦等人奠定的。主要就是穿上中国士人的儒服,把自己伪装成儒士。

  利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发展的各种学问,他们成功获得了大明儒生的认可,被称之为西儒。

  很多进士都钦佩他们的学问,甚至成为信徒。在这些进士的保护下,他们的传教活动才能展开,带动更多人信奉。

  大明的进士以为这些知识是教会的,但是传教士们都知道,他们只是垄断了中西方文化交流,才造成这个假象。他们的很多知识其实不是来自教会,甚至是从教会的反对者那里拿来的。

  如果被大明的进士知道,他们这些传教士其实不是西儒,耶稣会的传教事业,将迎来重大打击——

  这个打击比断掉财源更可怕,是关乎根基的事情。

  那些想以西学补儒学的儒生,将会弃他们而去。

  龙华民想到这个情景,彻底没言语了。别看他对利玛窦的一些传教策略不满,但是在伪装成西儒方面,两人是一致的。要不然他也不会起个中国名字,让信徒更容易接受。

  艾儒略是利玛窦传教策略的支持者,他主要在福建传教,甚至在泉州发现了景教碑刻。面对这种情况,他提出了这段时间以来,耶稣会一直不敢面对的问题:

  “大明皇帝因为新教和天主教的战争,决定除了耶稣会外,基督教其它教派,不得在大明传播。”

  “我们要不要以这个旨意,请求大明皇帝保留香山澳教会的权力,防范其它教派?”

  众多传教士闻言,纷纷看向龙华民。作为中国传教团监督,龙华民才是传教事务的决策者。其他传教士即使和他有矛盾,也要尊重这一点。

  龙华民对大明皇帝要求耶稣会改译名,是持欢迎态度的。因为他的主张,就是采用拉丁文音译。“陡斯”这个译名,也是他提出来的。

  但是他不接受的是,大明皇帝在陡斯后面加上天主、天尊这些中国宗教词汇,甚至要以天子的名义册封。

  这在他看来,绝对是在渎神。

  正因为他和一些人的反对,大明皇帝虽然授与耶稣会传教权,耶稣会传教士却没接受。对于皇帝制定的有关耶稣会的政策,几乎是在装死。

  但是现在皇帝对香山澳下手,甚至有可能越过传教士直接和泰西诸国联系,这让他们再也坐不住了,只能讨论这件事。

  龙华民还是持反对意见,认为更改译名可以,但是不能在后面加上天主或天尊,更不能接受大明皇帝册封,成为诸神之一。

  艾儒略则反对他的这种看法,说道:

  “景教在中国传教时,曾用天尊、法王等称呼。”

  “为陡斯加上天尊称号,愚以为并无不妥。”

  “Deus的译名,可以是陡斯天尊。”

  他的观点,引来很多人赞同。甚至有人认为应该用陡斯天主或陡斯上帝做译名,方便之前吸收的信徒接受。

  这些人想要通过这点让步,换取大明皇帝授予耶稣会的传教权。

  龙华民面对这些人的反对,用传教团监督的身份也压不下,只能道:

  “投票吧!”

  “咱们投票表决,选择一个译名。”

  这个决定,被众多传教士赞同。

  正当他们将要举行投票时,年轻的传教士汤若望道:

  “在这次投票之前,我必须告诉诸位一件事。”

  “陕西那边传来消息,自从五月以来,一直没有下雨。”

  “那边已确定发生大旱,甚至比京畿的旱灾更严重。”

  “大明天子,有可能真的能沟通神灵!”

  这个消息,让很多传教士惊愕。那些不知情的传教士,纷纷询问这件事是否为真。

  龙华民、阳玛诺等人,则是默然以对。

  别看表面上在装死,他们对陕西的事情,其实一直都很关注。不但从大明官方获得消息,还让陕西的信徒,一直给他们传信。

  最初在得知陕西四月份曾经下雨,可能不会发生大旱后,他们还很高兴,认为大明天子在胡言乱语。

  但是五月份之后书写的信件,越来越显示着,陕西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,比京城还要严重。

  龙华民、阳玛诺等人,正是知道这些。所以他们才认为,皇帝在香山澳设立自贸区,是对耶稣会的袭击——

  在证明自身能沟通神灵的情况下,当今大明天子,就是在世真神。

  传教士的一切反抗,对他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。

  所以他利用这种有利形势,逼迫耶稣会屈服。

  龙华民等人本来还想隐瞒这个消息,在确定译名后再公布。

  但是接替金尼阁在陕西传教的汤若望,则利用和陕西信徒的联系,同样得知了这件事。

  如今他在投票前公布这件事情,对很多传教士的心理,带来巨大冲击:

  “大明天子能沟通神灵,甚至他在儒士的说法中,本身就是人间的至高神。”

  “难道我们要和这样的神灵作对?”

  听着一些传教士的窃窃私语,龙华民心里沮丧,知道投票虽然还没举行,自己却已经败了。面对一位真正的神灵,他们这些依附神灵的人,有什么能力反对?

  而且传教士的说法,让他意识到中国儒者在以西学补儒学的同时,一些传教士受到他们影响,在以儒学补西学——

  他们正在接受儒教的说法,把天子视为人间至高神。

  这是龙华民所恐惧的事情,也是他之前反对用天主、上帝做译名的原因。想以这个方式,隔绝儒学对耶稣会的影响。

  但是如今他却发现,自己担心的事情,已经成为现实。

  『即使我和一些人离开,大明天子也能用这些传教士重组耶稣会。』

  『我现在应该怎么办?』

  心中默默祈祷,龙华民陡然有一种明悟:

  这次传教士投票,就是Deus的决断。

  所以他什么都没有做,就这样等着投票结果出来。

  他的这种不作为,和汤若望、艾儒略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在艾儒略的大力推动下,陡斯天尊这个译名,得到了最多的认可——

  很多人在心里自我安慰,Deus以前就接受了天尊的称呼,没有因为这点降罪景教的传教士。他们用这个译名,是在向前辈学习。

  这个译名定下来,其它事情就简单了。按照大明皇帝的意思,接下来就是接受册封。

  不过对这一点,艾儒略和龙华民一样表示反对。因为按他的说法,那就是西天佛祖没有接受天子册封,陡斯天尊同样不需要。

  这让龙华民的心里好受了一些,向艾儒略和汤若望道:

  “既然如此,我们就一起向徐学士请求,觐见大明皇帝。”

  “我们耶稣会将按他的旨意传教,约束所有在中国的传教士。”

  徐光启得到这个消息后,顿时大喜过望。事实上,他在这些日子里,一直在受煎熬。

  一方面是因为他被利玛窦引导树立的信仰,另一方面是他认识到,皇帝的说法在渐渐成真——

  陕西确实发生了大旱不说,按照他的打探,传教士在美洲等地确实是入侵的先导。甚至在日本都有这个倾向,以至于被禁教。

  这让他对传教士的西儒身份,产生了很大怀疑。甚至连信仰都受到冲击,这些日子生活在痛苦之中。

  如今,耶稣会的传教士打算部分接受皇帝的旨意。徐光启当即发挥身为大学士的便利,向皇帝请求觐见。

  他希望能够谈出一个好结果,让自己不要再夹在中间,遭受这种苦难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ssf.com。笔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issf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