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5章 南赣民乱和金盆案_崇祯重振大明
笔书小说网 > 崇祯重振大明 > 第345章 南赣民乱和金盆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45章 南赣民乱和金盆案

  陕西的民乱只是很有可能发生,但是有一个地方,已经发生民乱。

  四月十一日,南赣巡抚洪瞻祖上奏,南赣流贼夺天王伪号永兴元年,率众攻破安远县城,劫库放囚,知县沈尧封逃。

  朱由检对此很是生气,而且意识到如果民乱时常发生,会给人一种天下不稳的信号。所以他要用雷霆之势,解决这起民乱。

  再加上前面有福建道御史李应期弹劾洪瞻祖政倦于年、智昏于利,朱由检决定罢免洪瞻祖的官职,换其他人代替。

  四月十三日,朱由检在常朝上正式罢免洪瞻祖,并且让九卿准备人选,次日举行廷推——

  这种临时掉换的督抚,按照之前确定的廷推法,由九卿直接廷推。方便朝廷快速反应,派遣人员接任。

  对于此事,朝堂上许多官员都很兴奋。四月九日确定的紫阁功臣,让很多官员有了建功立业的心思。南赣的民乱规模虽然不大,但平定后也是功劳。

  王守仁就是因为南赣平乱起家,后来又平定宁王之乱、藤峡盗乱,得以成为紫阁功臣。

  谁又能说这次平乱的事情,不是又一位紫阁功臣发迹呢?

  所以那些自觉有军事才能的官员,纷纷和朝堂上的九卿走动,希望他们能推荐自己。

  四月十四日,朱由检召集四辅大臣、大小九卿和相关科道官员,举行常参扩大会议。准备就各地的民乱和灾荒,商讨解决方案。

  首先是南赣巡抚,九卿在经过一日的考虑后,已经各有人选。

  不过朱由检在知道群臣和九卿走动后,却没有给他们说话的机会,率先向群臣道:

  “三边总督史永安,多有弹劾建祠者。”

  “朕因为其之前有功,所以降级留任。”

  “三边总督今年就要更换,而且以史永安的级别,已经不适合留任。”

  “朕打算调任其为南赣巡抚,负责平定民乱。”

  史永安是贵阳保卫战的功臣,因为这桩功劳,从贵州巡按升任太仆寺少卿、宁夏巡抚,然后又立下边功,成为三边总督。

  可以说他的能力是有的,要不然朱由检也不会在他参与建祠后,仍旧留任此人。

  再加上史永安是从西南升去西北的,对南方的气候环境也算熟悉。让他去平定南赣民乱,群臣都觉得能胜任。

  但是能够胜任,不代表就要推荐。毕竟南赣民乱在群臣看来不是什么大乱子,很多人都有能力平定。这样一个能立功的差事,怎么能交给史永安这个阉党余孽?

  所以他们纷纷反对史永安转任南赣巡抚,上个月被起复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道:

  “李橒索金盆于安位,致使水西反叛。”

  “史永安当时是贵州巡按,有失察之罪。”

  “臣以为应该追查前罪,罢免史永安等人。”

  这话说出,群臣争议更大。因为贵阳保卫战的功臣,主要就是李橒和史永安。

  李橒因为金盆之事,一直在被闲置。哪想到金盆的事情,竟然还被牵扯到史永安。

  云南道御史毛羽健道:

  “金盆之说,为御史蒋允仪所参。后奉旨回话,亦自认为风闻。”

  “李橒死守孤城为有功,应该起复重用。”

  这话说得刑部不满意了,刑科给事中余昌祚道:

  “金盆乃查有实据之事,先皇曾有旨意:”

  “李橒以需索金盆,激变至今,流祸无穷。”

  “所以一直未曾起复。”

  “毛御史说仅是风闻,又是从何而来?”

  一众科道言官,就金盆的事情,开始激烈争论。

  朱由检听得头疼,感觉让言官参加常参会议就是一件错事。这些言官在陆续就任之后,已经开始恢复战斗力,朝堂上任何事情,他们都能吵起来。

  所以他心中已经决定,以后还是少举行常参扩大会议,多举行处理某部事务的常参会议,只让该科给事中参加。这样给事中想吵,也没人和他吵起来。

  不过金盆这件事情,还是给了他提醒。认识到不能一味鼓励群臣立功,还要考虑到他们故意挑事、然后立功的可能。

  例如这个李橒,他在贵阳保卫战上当然有功劳,但如果索取金盆的事情是真,那么水西安氏反叛,就有他挑动的因素。对于这种功劳,当然不能放任。

  所以朱由检在群臣争论一会儿后,决定道:

  “金盆之事,关乎李橒在贵阳保卫战的功劳,也关乎他以后是否有机会成为紫阁贤臣。”

  “此事必须慎重,着刑部左侍郎李若珪再查,审阅相关卷宗、询问所有人员。”

  “若是真有此事,李橒必须惩戒,告慰在贵州之乱中死难的军民。”

  “若是空穴来风,要为李橒叙功。”

  又向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、添注兵部右侍郎、负责监军总署的赵绂道:

  “以后军中的功劳,监军御史要认真记录。”

  “各地发生变乱的原因,也要查问明白。”

  “朕会让各级护军和锦衣卫,同样记录这些。”

  “各地监督太监,也有这个责任。”

  一口气给这四个机构,增加了监察职责。

  再加上负责监察的巡按御史等官,就有了五个机构同时监察军功。

  朱由检不相信负责平乱的督抚,能同时搞定五方。

  如果有人能办到,他也只能认了——

  毕竟那可是代表着,文官、文职军官、科道言官、近臣、太监,全部都被攻陷。

  群臣听着皇帝的这番安排,纷纷认识到皇帝虽然语气平稳、却是动了真怒,不然不会给这么多机构监察责任。

  按照他们对当今皇帝的了解,如果皇帝觉得某件事很严重,就会调整机构,从制度上解决。

  李橒金盆的事情,明显让皇帝觉得原本的监察系统不够用,所以给四个机构增加监察责任。

  尤其是其中的监督太监,更是让所有文官震恐,认识到皇帝如果对官员失去信任,会重新启用太监。

  经历过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政的,都不想看到这个局面,他们纷纷劝谏,让皇帝不要启用太监。

  但是朱由检的决心却很坚定,他要用这些太监,敲打一下群臣。免得这些人没有制约,行事肆无忌惮。

  所以他直接独断专行,不想在这件事上和群臣讨论:

  “监督太监本就有监督职责,监督各地发生变乱的原因,更是重点所在。”

  “诸卿反对这点,还不如好好想想,如何减少变乱?”

  “不要因为朕褒扬军功,就有人想学李成梁,养寇纵寇自重!”

  这番话说得实在是重,群臣纷纷想到了李成梁在本朝的遭遇。

  无论是按军功、还是按李家的起源,东李的代表都应该是李成梁。列入紫阁功臣的,应该是和戚继光并称、因功封爵的李成梁。

  但是皇帝却硬是削了李成梁的爵位、把李如松抬出来作为李家的代表,列入紫阁功臣。

  其中原因,无非是李成梁养寇自重、弃地纵容建虏。

  如今李橒金盆的事情之所以要再查,也是要明确责任,看看水西安氏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反叛。

  如果真有这个原因,等待李橒的绝对不是封赏,可能还有惩戒。

  至于史永安,也因为可能存在的失察之罪、被暂且削去贵阳保卫战的功劳,只以佥都御史身份,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。

  群臣在意识到皇帝真的生气后,也无心在这个职位上纠缠。九卿纷纷同意皇帝对史永安的任命,南赣巡抚一职,终于定了下来。

  然后就是史永安空出的三边总督,这是更重要的职位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ssf.com。笔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issf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